河北經濟日報訊(記者 李佳琦)日前,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促進脫貧人口和防止返貧監測對象持續穩定增收若干措施》提出,加強監測和精準分類幫扶,聚焦全省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才能持續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對有勞動能力的,至少落實一項開發式幫扶措施,主要通過帶動生產、吸納就業、發放獎補等方式幫助他們融入產業鏈。對弱半勞動能力者,優先采取公益性崗位安置、代種代養、支持發展庭院經濟等方式創造條件進行幫扶。對無勞動能力者,通過土地流轉、代種代養、差異化救助等方式兜住底線。依托河北省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信息系統,建立“兩類群體”臺賬,強化精準監測幫扶。
發揮主導產業的帶動作用,立足鄉村特色資源,全鏈條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全環節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優化升級,全要素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將脫貧地區產業納入全省鄉村產業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一體推進,統籌實施奶業、中央廚房、蔬菜、中藥材、精品肉類等五大千億級工程,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參與全產業鏈發展,多渠道增加收入。
完善產業利益聯結機制,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掛鉤機制,推行“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四位一體經營模式。要使用各級銜接資金、幫扶資金等新建或續簽的資產收益類項目,確保收益發放到戶到人,并重點向“兩類群體”傾斜。各縣需制定分配方案,明確分配方式和比例,確保資產收益切實發揮效益,促進提高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收入。
健全務工就業獎補政策,對市外務工穩定就業3個月(含)以上的脫貧勞動力繼續落實一次性交通補助,確保符合條件的外出務工人員應補盡補。同時,支持各地以工代賑項目優先吸納脫貧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及時足額發放勞動報酬。繼續推進“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確保雨露計劃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
逐縣建立完善鄉村公益性崗位管理制度,合理確定崗位補貼標準并結合實際定期動態上浮,及時足額發放工資補貼,堅決杜絕拖欠現象。加強崗位管理和在崗人員履職情況監管,防止出現一人多崗、優親厚友等問題。對符合條件且自愿從事公益性崗位的“兩類群體”,可優先安排從事工資補貼水平較高的崗位。
要落實好各項民生保障政策,減輕群眾負擔。各縣需定期走訪宣傳推動政策落實,幫助解決增收難題。要將經營主體、幫扶項目、技能培訓等帶動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增收成效作為給予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據,細化工作措施,完善配套政策,加強資金使用監管,確保資金在促進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需加強常態數據分析和工作調度,改進省對市縣考核評估辦法,嚴防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收入下降,確保政策措施有效落實。
省農業農村廳表示,各地要壓實工作責任,將幫扶力量和資源真正轉化為脫貧群眾的增收成效。要加強分析研判,及時調整和優化到戶幫扶措施,提高政策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逐項細化舉措,完善產業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并充分利用產業就業獎補措施,加強銜接資金的使用和監管。